最近常看一些设计类的文章,其中关于字体的两个术语把我弄晕了:衬线字体和非衬线字体。
于是百度了一下,终于搞明白了,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惑,可以看看哦。
先看看下面Google的logo图,有两种字体,你能分清楚哪个是衬线体,哪个是非衬线体吗?
简单总结就是:衬线体的笔画在开始和结束处有额外的修饰,并且笔画横竖粗细不一。非衬线体则是所有笔画粗细一致,并且在笔画的开始和结束处没有额外的修饰线条。
如图:
以下文章转载自正解网。
版权归作者所有。任何形式转载须联系作者获得授权。
作者:我是解客
来源:正解网
链接:https://www.zhengjie.com/answer/3777BC00
衬线体(serif)和无衬线体(sans-serif)的分类起源于英文字体界。
衬线体(serif)
「衬线」指的是字形笔画在首位的装饰和笔画的粗细不同,所以「衬线」又被称为「字脚」。
这种装饰线的笔画设计多认为来源于古罗马纪念碑上的拉丁字母,1968 年 Edward Catich 神父在著作《The Origin of the Serif》中提到罗马字母最初被雕刻到石碑上之前,要先用方头笔刷写好样子,再照样雕凿。由于直接用方头笔刷书写会导致笔画的起始和结尾出现毛糙,所以在笔画开始、结束和转角的时候增加了收尾的笔画,也就自然形成了衬线。
衬线体又可以根据衬线变化可以分成三类:
具有特定曲线衬线的「支架衬线体」(bracket serif)
连接处为细直线的「发丝衬线体」(hairline serif)
厚粗四角形的「板状衬线体」(slab serif)
无衬线体(sans-serif)
而无衬线体则没有笔画首尾的装饰,所有笔画的粗细也相同。无衬线体在 80 年代开始兴起,在当时被称为 Grotesque(荒唐的)或 Gothic(哥特的),因为天然的技术感和理性气质,无衬线字体多为科技型企业所青睐。随着「简约美」理念开始风行,1957 年上市的 Folio、Helvetica 和 Univers 三个极具代表性的无衬线字型开始成为当代字型的主流。
因为无衬线的字体结构简单,在同等字号下,无衬线的字体看上去要比有衬线的更大,结构也更清晰,所以电子设备的屏幕上也偏好使用无衬线字体。
中文界的衬线体与无衬线体
而在中文字体界,两个有代表性的分类——宋体和黑体,分别对应着衬线字体和无衬线字体。
宋体来源于中文商业雕版印刷的鼎盛时期——明朝,因此宋体也被称为明朝体。由于雕版所使用的木头具有水平纹理,雕刻时横笔容易而竖笔更难,导致了宋体有横笔画细,竖笔画粗的特点。同时,由于横笔画的两端容易被磨损,所以人们就为其加上了字脚,让这些地方变得更粗也更耐用。这就是宋体作为衬线体特点的由来。
而黑体是在近代才出现,对于黑体的历史也存在一定争议,比较常见的说法是中国曾进口过日本的哥特体铅字,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中文黑体字。中文黑体最早使用于二十世纪早期广告印刷品。如下图是 1910 年《东方杂志》第七卷第十二期中出现的黑体中文数字。
还有一篇文章讲解的更细致,有兴趣的童鞋可以看看:
如果做设计,估计有很多的字体,如何对字体分类也是有讲究的,毕竟想记住字体的名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,但是如果对字体的特征和属性以及情绪有掌握的话,就可以更好的分类的。
附上一篇关于字体分类的文章。
发布于 2017-02-16 14:40:32 回复该评论
发表评论:
◎请发表你卖萌撒娇或一针见血的评论,严禁小广告。